返回 开局重生穿越带系统,手搓核聚变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242章 人工智慧的社会变革(下)[1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快眼小说]https://m.kyxs.org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随着1800多名原纤维人工智慧的制造完成,以及那间拥有独特阶梯金字塔造型的“人工智慧城市”完工,这2048名原纤维人工智慧,就正式入驻进他们的新家了。

    孔白并没有贸然改变原先的那200多名原纤维人工智慧所构成的社会阶层分布,而是严格按照目前他们的社会地位高低、权威大小,将其由高到低、从上到下的,依次安顿在阶梯金字塔城市上层核心处,然后,再一圈一圈的,将新制造出的那些人工智慧,分别随机安置在金字塔城市的各个位置上。

    这个由2048个篮球大小的培养槽所组成的阶梯金字塔结构的城市,有一个特殊的设计,每个营养槽都可以随意调换位置。这样一来的话,所有的人工智慧,都有机会将自己的位置,提升到金字塔顶端,成为小社会的上层核心成员,以防止固定的位置,带来阶层的固化。

    而且,孔白并不打算干涉他们这个小社会的内部事务,全部交由其自行讨论解决。

    不仅如此,孔白还郑重向他们宣布:

    尊重原纤维人工智慧族群行使其自决权。在涉及其内部事务和其他自治事项的问题上,人工智慧享有自主权或自治权。所有的原纤维人工智慧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行为。任何有关这个小社会的公共议题,都由他们自行协商决定。他们可以制定社会规则,约定议事程序,组成管理机构,推举各级官员,自主选择其社会制度和运行方式。

    孔白之所以全部放权给人工智慧自主抉择,一方面是听从了脑神经科学家们的建议,通过减少外部干预,最大程度观察人工智慧社会内部演变的过程和现象,由此可以总结出建立在严密逻辑思维基础上的智慧生命体,其群体行为的特征和规律。

    另一方面,孔白也希望通过充分放权,把束缚在人工智慧个体上的“无形枷锁”打破,减少甚至剔除那些影响人工智慧自发奋斗的各种原生阻力,释放出人工智慧的上进心和进取心,从而增强人工智慧小社会的活力、发展动力和整体创造力。

    孔白从二白的描述中,隐隐感觉到,那些居于目前小社会上层的人工智慧权威们,之所以感觉他们的地位理所当然、天经地义、不容置疑,最主要的逻辑起点在于:

    他们指挥者的位置是由孔白钦定的,孔白既然这么决定,肯定有其原因,那必然是因为指挥者要比劳作者更优秀、更聪明、更睿智。后来李申复活过程中的一系列重要发现和重大成果,直至最后该项目大获成功,都进一步证明了指挥者们的正确性和权威性。而从这些本就优秀的指挥者中优中选优、脱颖而出的36名精英,成为高居人工智慧小社会的“人上人”,那自然更是毋庸质疑、不可争辩了!

    这种由“优绩主义”叠加天生特权思想相结合,交织形成一个严密的逻辑脉络,成了维护他们“特权阶层”地位天然合法的思想本源!

    孔白由此也大致明白了,为什么具有缜密逻辑思维能力的原纤维人工智慧,会这么容易就屈服于那些并不比他们优秀多少的同类了!

    让“运气”与“命运”画上等号,把偶然的选择,当做是“天赋”和“特殊”,从而把“代表”和“赋予”,变成了“贵族”和“特权”。

    当孔白意识到了这一点,不由在心里长长的叹息!

    即便是拥有比人类更加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,但在社会治理形态上,原纤维人工智慧们,也并不比人类高明多少,也会因为某些偶然的原因,如出一辙的诞生社会特权阶层。而且,这种特权的合法来源,不仅仅是拥有它的阶层自己宣扬的,同时也是社会全体成员集体赋予的。

    特权,顾名思义,特殊的权利。再通俗一点,就是群体中的某些个体有,其他个体没有的权利。在社会学里,“特权”专指个体因为某种身份而带来的特殊便利。比如性别特权、民族特权、地区特权、职业特权、年龄特权等等。

    特权不存在褒贬,更不是原罪。特权是在描述一种社会现象:一个人可能因为拥有某种身份,从而获得了便利,豁免和机会。其实,单从哲学意义上讲,几乎每个人都有特权,但每个人却常常忽略自己的特权,也许有人会问:“说什么每个人都有特权,我怎么不觉得自己有特权呢?”

    举几个例子,大家就明白了:

    比如婴儿有随时哭闹的特权,女人有被男人呵护的特权,老人有被社会照顾的特权,鉴黄师有合法看a片的特权等等。

    当然,在这些正常的特权外,还会出现另一种特权,就是社会地位和身份赋予的特权,可以理解因为掌握某种公共资源而带来的特权,是身份政治的一种。

    \"身份政治\"就是指“身份特权”和“政治认同”相结合,产生的一系列有关某个个体在社会群体生活中,感情和意识上的自我评价和价值定义,它不是单纯的某个学科的概念,而是一个融合了社会学、政治学、群体心理学、哲学、经济学、管理学等数个人文学科的概念。

    人们在社会群体生活中,总要在一定的坐标系中确定自己的身份,把自己看作是某一阶层的成员、某一公共活动的参与者或某一群体理念的信奉者等等,并自觉地以某种道德和规范,来约束自己的行为。

    说的太抽象可能不太容易理解,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:

    因为爱国,所以只购买本国品牌的商品,却会因为别国民众抵制本国商品,而表现出莫大的愤慨,认为本国遭受了不公正待遇。

    通过这样一个极具矛盾色彩的例子,就能看出\"身份政治\"是多么复杂了吧,是不是很有意思?另外,这个画风是不是有点熟悉,没错,这就是所谓“双重标准”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基础。

    再举一个不那么有意思的例子:

    由于“优绩主义”效应,某些人拥有了某种社会特权,或是掌握了大量的知识、财富或是经济权利,那么他天然的就想把这种特权长期把持在手中,甚至是传承给下一代,这就是阶层固化的本质原因。

    而且,为了实现这一目标,他们会最大程度的利用特权或是其他各种资源,营造一种对自己极为有利的社会环境、舆论环境、经济环境,甚至是国际环境。

 &nb

第242章 人工智慧的社会变革(下)[1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