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北齐风云录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9章 大战起[2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快眼小说]https://m.kyxs.org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bsp;  当然除了必要打扫之外,众人的活动范围只能止步于一进院,而这一切都被司马玉龙看在眼里,一抹莫名的神色闪过眼帘。

    当吃到村妇做好的菜,四人感动的快要哭了,司马玉龙却摇了摇头看了眼四人,弄的四人心底再一次发誓不做饭了,就没受过这种打击。

    时间过得好快,转眼间就来到了除夕,过完今年,司马玉龙就即将进入五岁。

    看着窗外纷飞的大雪,坐在书房的司马玉龙,自被劫持起第二次感受到了害怕,第一次是在布袋中苏醒,被徐供奉察觉,那一次是怕死,而这一次是想家了。

    无论司马玉龙在怎么聪慧,其终究是一个四岁的幼童,自出生起,身边总是缺不了随从护卫,走在皇宫里,那个不是把自己含在嘴里捧在手里的。

    可是大齐启元二十七年的除夕,只有自己一个人独自与四个随时能取自己性命的玄镜司周旋。

    此时司马玉龙特别想哭,他想皇宫里的皇太奶奶、皇祖父、皇祖母了,想青宫里的父王母妃了。

    司马玉龙咬了咬牙,他不能哭,作为齐国皇室血脉,他骨子里的骄傲,不允许他把自己脆弱的一面给敌人知道,他必须要坚强起来。

    正在司马玉龙思绪纷飞时,书房的门被打开了,只见李根天端着饭菜进来。

    看着这个比自己小儿子还小几岁的小胖子,李根天心里不禁佩服,一个四岁小儿能够毫不胆怯的与劫持其的匪徒交谈,这足以说明很多东西了。

    这种人让其长大,那对大业相当于是一种灾难,若不是长老们令有安排,李根天绝对会狠心将其杀害,防止养虎为患,这次其落入自己手里,其一定将其牢牢看住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今年齐都的除夕夜,并没有往年那样热闹,一切的原因是今年皇宫里,文帝下令,不许宫中燃放烟火爆竹。

    正如司马玉龙思乡一样,今年的除夕夜少了司马玉龙的欢声笑语,变得格外冷清。

    凤仪宫中,文帝匆匆吃过年夜饭,就寒着脸,一直坐在帝心宫的大殿中,夏归则静静侍立在一旁。

    突然,文帝的声音想起:“小言子有回信吗?”

    夏归连忙躬身道:“启禀陛下,王公公等人在锦衣卫密探的帮助,已经进入到北赵各个郡了。根据锦衣卫的禀报,邯郸附近并没有可疑之人进入,北赵朝廷也未有动向。”

    “那就说,龙儿还在其他地方,告诉王言,不惜一切代价,掘地三尺也要把龙儿找出来。”文帝雷霆般的声音传来。

    “老奴明白!”夏归躬身道,当即走下御阶,吩咐自己的徒弟去办。

    “龙儿,等着,皇祖父一定会救你回来的!”文帝眼神坚定的低语道。

    和皇宫一样,此时的青宫一片寂静,空气中弥漫着念子的悲痛。太子妃依偎在太子的怀中,不时的抽泣着。

    自从司马玉龙被劫持之后,太子妃就整日以泪洗面,时不时问太子,王儿过得怎么样。

    这不,太子妃含着泪问道:“殿下,你说现在小龙儿吃饭了没有?他们会不会不给他吃饭?会不会打他?小龙儿一个人没有人照顾,会不会生病?他那么小,这些挨千刀的人为什么要劫持我的小龙儿?”

    太子看着憔悴的太子妃,面对其一连串的问题,一时不知道怎么回复,只能默默的安慰着太子妃,这样的动作几乎每天都在重复。

    “石虎,若动我王儿有何闪失,我屠尽你羯赵上上下下。”太子内心阴沉的道。

    次日一早,大朝会上,文帝颁布了一道旨意,大意是北赵朝廷掳劫齐国太孙,分食齐国使臣。齐国将北伐羯赵,让羯赵血债血偿。

    正月中旬文帝下旨,命茌平的地策营、玄策营、左武卫共计三十五万大军直扑北赵清河郡,兵锋直指清河郡,由地策营主将镇东大将军何虎林节制。

    同时下令聊城的黄策营十万铁骑突袭北赵魏郡元城──馆陶一线,之后可伺机出击。

    留二十万聊城镇北军留守聊城一线,护持粮草,恭维后方,由黄策营主将镇北大将军汪宗林节制。

    由于之前齐国所有军中粮草、武器集于聊城,北赵以为其主攻方向是清河郡,所以在清河郡集结了六十万大军。

    结果魏郡元城一线被突然袭击,北赵没来得及做出反应,清河郡的六十万大军被齐国两营一卫死死咬住,作为齐国最精锐的五营之二以及征战北徐、宋国的左武卫,战力不是盖的,愣是让北赵大军无法支援。

    因此北赵元城两日之内沦陷,城内所有羯族人以及为非作歹的胡人一律屠杀殆尽,汉民一律送至齐国境内。

    无奈之下北赵只得从魏郡以及赵郡抽调兵力阻击齐国黄策营,在此过程中,黄策营在下一城,北赵冠城陷落,同样一律屠杀城内胡人。

    顿时,魏郡边境胡人纷纷往腹地撤离,当黄策营来到馆陶时,城内除了汉民,其余胡人早已往腹地逃去,齐国兵不血刃拿下一城。

    此时北赵先行集结好的魏郡二十万大军从临漳出发,向元城开拔而来……

第9章 大战起[2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