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扶一把大明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187章 潼关的重要性[2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快眼小说]https://m.kyxs.org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  过去人们常以“细路险与猿猴争”、“人间路止潼关险”来比拟这里形势的隆要。杜甫游此后也有“丈人视要处,窄狭容单车,艰难奋长戟,万古用一夫”的诗句。

    到了大明,潼关为军事治所,设潼关卫,城池空前扩大。

    大明十分重视潼关城的建设和驻防,从明初开始,便不断地完善关城建设。

    洪武五年,在唐宋潼关城的基础上重修关城。洪武九年,潼关卫官员对潼关城进行了扩建,这次扩建使得潼关城后来的大小、形制基本确定了下来。

    城墙依山势曲折蜿蜒,东南包括了麒麟山、砚台和笔架山,西南囊括凤凰山和蝎子山,并将潼河入黄河段囊括进关城之内,使得由南向北流入黄河的潼河穿越潼关城而过。由此,潼关城的防守能力大大增强。依靠河流而建,在北方的城池中很少见,潼河水其实就是城中的灌溉用水、饮用水。潼关里还有一千多亩地,吃住都可以长期在此,易守难攻。

    不光如此,经过扩建的潼关城城池南高北低,北临黄河,东、西、北三面城墙高五丈,而南边的城墙,最高处竟有十丈。

    整个城池周长近十数里。共建有6个城门,东城门为关门,名曰“金陡”,西城门名“怀远”,又有上南门、下南门、大北门和小北门。其中,东、西、北三门有门楼。后来,又陆续修建了南水关、北水关。大明隆庆四年,兴建东、西瓮城,并在瓮城上建起门楼,至此,气势宏大的大明潼关城便已经完全成形。

    大明潼关军事设防是历代潼关军事设防中最森严最完备的时期。洪武元年,派郭俭守之,洪武七年在设潼关守御千户所,隶属陕西都司,洪武九年设潼关卫,隶属河南都司,洪武九年设立潼关卫,潼关开始有了长期驻军。并在今潼关周边州县还设有军屯。永乐六年,又改隶北京行都督府,正统六年后改为直隶后军都督府的在外卫,弘治年间成为直隶中军都督府的在外卫。

    就算是大明到了走下坡路的时候,潼关也是极受重视。除了修建规模庞大的关城外,还在这里设立了潼关卫,镇守一方平安,就算是到了这个时候的潼关,也还是盛极一时,城内街道纵横交错,关内关外,山上山下,也修建了不少的名胜景致,这些景点逐渐流传,在当地负有盛名,成了民间盛赞的潼关八景:雄关虎踞、禁沟龙湫、谯楼晚照、道观神钟、中条雪案、秦岭云屏、风陵晓渡、黄河春涨。

    塔读小~。>说—*.—免费*无广>告无*>弹窗,还>.*能跟书~友们一起互>@动。

    孙传庭当年在陕西练兵的时候,也是对潼关进行了十分深远的布局。

    当初孙传庭到任之后,详细考察了潼关关城之外的南原四十里地形,认为南原的军事地理位置十分重要,便在南原上建造三座碉堡,并屯兵于内,又设置十五墩。

    这些堡墩全在深沟旁建筑,并将旁边有路小径封死,确保堡墩独占高处的优势。

    各屯步兵二百名扼守声援。又置十五墩,墩与墩相距不三里,各宿火器手二十名。并受驻守南原游击署参将王永祥实为参将。

    除了潼关附近以外,孙传庭还修筑了华阴城、西安城墙、汉江浅滩等多地,将潼关这个“点”与西安省城连城了“线”。在积极备战的同时,根据陕西所拥有的军事地理优势,积极布防,这些都为潼关南原之战以及日后再次在潼关布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。

    孙传庭其实完全可以不着急出潼关的,但是他还是出了,这跟潼关是不是牢固并没有太大的关系,而是因为当时的孙传庭缺少粮食了,李自成多年之前被孙传庭在潼关已经打败过一次,究其原因也是粮食闹的。

    大明先是崇祯十一年潼关基本全歼李自成。孙传庭的潼关与洪承畴在潼关南原以重兵埋伏,使闯王李自成部几乎全军覆没,李自成仅以18骑兵突围而走隐藏在商洛山之中。至此,陕西境内的起义军几被镇压下去。而李自成为何要去潼关,背后就是粮食!农民起义,都是缺粮是主要诱因,没有粮食的储备和支持,那么只有走出关的老路了。

    当年孙传庭深知潼关不可以出战的道理,但时事由不得他,不由得顿足叹息:“奈何乎!吾固知往而不返也,然大丈夫岂能再度对狱吏乎!”表示了宁死疆场的决心。八月十日,孙传庭师出潼关,要是没有朱慈?R的及时赶到,结果可就不一定怎么样了。

第187章 潼关的重要性[2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