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快穿之路人她不用走剧情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15章 古代言情文里的远房表侄女(13)[1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快眼小说]https://m.kyxs.org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忙忙碌碌,欢欢喜喜的过完年之后,安父和安父就带着礼物领着安旭去县里哥哥的夫子家那边,准备问问要怎么安排聘礼或者什么时候去女方提亲。

    再聊聊有什么禁忌或者特别喜欢的,再听听夫子对女方家里的基本的事情。

    这边已经找人打听了个大概,女方父亲姓程,祖上也是书香世家,后来在女方爷爷辈的时候没落了,女方父亲是个秀才,在临县开了一个私塾教书。

    母亲是个小官嫡次女。哥哥相看的是他家大女儿,识字,管家,绣活也不错,家庭教育的也不错,他们家并不想攀附什么高门。

    看安旭一表人才,也不是那种思想顽固,做人又很知礼,也不像是太穷苦人家的出身的样子,就问了哥哥老师他们家的基本状况,了解之后,觉得很不错。

    就让安旭老师给牵了线。

    安怡这几天在奶奶家住,奶奶其实也不老,在这结婚早的环境下,奶奶才五十七岁,年轻的时候,爷爷没让奶奶受过什么苦,也没让奶奶下过田,奶奶就给人看着大概四十五,六岁的样子。

    爷爷是个手艺人会竹编的些东西,因为手艺好,也攒下不少家底,买了地,又让大伯父和安父去上了私塾,可是他们那一代不是很争气他们俩也止于一个童生一个秀才。

    因为读过书又识字所以都没有在家里种地。都在镇上找到是适合自己的事情,他们都不想教书那种安逸又对着一群孩子的事情,但没考虑离家太远,没有什么背景,不太适合自己做生意,就在他们这个比较富裕的镇子上找了工作。

    像爷爷奶奶只有两个儿子来说,子嗣在这种有了就生的朝代来说也算是不多的。

    安爷爷觉得他们既然没有在向上考之后,就把兄弟俩要娶亲事的钱留了出来,把手里的余钱买了一些村里的地。对于村里人来说,地是他们的根本。

    这时的大伯父和安爹也是挣钱的,所以这些年没分家的时候,家里也是有十几亩了,后来再没有再买。

    两个儿子都在外面,也不知道具体成亲以后会定在哪,想着稳定成亲以后再买些。

    分家的时候安爹这边没有要多少,因为去镇上工作,又不太舍得安母做,就多拿了些钱,没要多少土地。

    等以后他俩攒钱再买土地还是庄子什么的,也是个安身立命的根本。

    安伯父今年也才四十岁,年轻的时候也是非常可靠帅气的人,从小就和同岁大伯母认识,大伯母也是爷爷奶奶看到大的,既然老人跟着老大,就多留了些地承租出去,一来,供俩个儿子以后读书,二来,也一样舍不得大伯母做地里活计。

    而且大伯父那时候就有一个月五两的月银,后来因为大伯父很实干又是很有头脑的人,就经常被派到外地谈生意什么的,就每年的月银都在涨。

    后来越来越厉害,认识的人越来越多,原来那个东家想留住他,又给分了分红。

    所以家里大伯父家才是最富有的。

    现在安怡有时候还觉得大堂哥学木匠有可能是先相中了人家闺女,大堂嫂是真的漂亮啊。后来继续做完全是兴趣,他们家虽然有不爱读书的,但绝对没有傻的遗传。

    都是白切黑的芝麻馅,而且目光很长远,却又安于平淡。

    有这么一家人护着,其实没有什么意外都会是很幸福的一生,只能说世事总是无常啊。

    所以安怡很开心的发现,他们家遗传老的慢!!!

    安怡心里表示很赞,安怡很满意,安怡很快乐!

    在奶奶家蹭吃蹭喝的住了六天,安父他们回来了,安旭留在了他老师那里。

    满面笑容的和安爷爷说的对方的情况,以及已经交换了庚贴,当时在安旭老师那边直接办了聘礼,后来一起送过去,日子定的也不远,三个月后。

    父母还办了件大事,就是在安旭老师家隔壁买了个两进的宅子。

    安旭婚后也可能还要随老师画画,安父安母也不想两个小夫妻分开,也不想和他们住一起,这样就挺好。

    这边和安爷爷他们说完

第15章 古代言情文里的远房表侄女(13)[1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