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我在中唐当皇帝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070章 元白二人做校书[2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快眼小说]https://m.kyxs.org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

    贞元十二年(公元796),王?代董晋为东都留守,迁检校礼部尚书。六年来,他屯粮建仓、练兵造甲,打退淮西吴少诚,护得洛阳平安。

    顾少连接任了东都留守,加上李宁忙着炼铁、造玻璃,也不懈和白居易和元稹计较。所以,他们二人仍旧混迹在长安的名流雅士之间。

    此时,刘禹锡和柳宗元在京兆府周边县任职,不能常常回京师。韩愈也忙着在国子监教授学生,或找大官自荐。

    未入仕途的元稹和白居易就成了长安各大宴会上的宠儿,才名绝世,深得众人推崇。

    此时的京兆尹韦夏卿就很喜欢这两个才子。韦夏卿接任京兆尹时正是唐朝与吐蕃对战之时,他筹措粮草,保证后勤,立下功劳。战后又正好赶上一个大丰收之年,政绩不错。

    战功、政绩都有了,韦夏卿也不望大兴文教。京兆韦氏和杜氏是长安最顶级的两大豪门。两家历代名人辈出,才俊不绝。

    究其原因,就和这两家的藏书有很大关系了。正是因为杜家有数万卷藏书,杜佑才能写出《通典》这一旷世巨作。

    韦家藏书也是不遑多让,韦夏卿就是著名的藏书家,家里藏书堪比集贤殿。

    正如诗圣杜甫所言:“读书破万卷,下笔如有神。”有这多么书都,不成才都说不过去。

    不要以为唐朝人在家里举办个宴会,就是请你吃个饭这么简单。他们多是会举办个读书会,交流珍奇古籍,炫耀藏书之多。

    所以参加宴会的士子可不只是去吃喝玩乐的,他们多是抱着学习的态度而去,能见到各种书籍,增长学识,丰富自身。

    韦夏卿利用自家藏书多的优势,经常举办宴会,开放藏书,或在国子监邀请名家大儒讲经授学。元稹、白居易、韩泰等人常常前去参加,连在周边任职的刘禹锡、柳宗元也特意赶来听大儒施士句讲解《毛诗》。

    在韦夏卿的带领下,长安的学习氛围顿时就上去了。李宁也是此时加大课业的。

    贞元十九年(公元803年)的吏部科目选,元稹和白居易就顺利得通过,考中了书叛拔萃科。吕炅、王起考中了博学宏词科,李复礼、崔玄亮、吕颍、哥舒恒考中了平叛科。

    元稹还写了一篇《酬哥舒大少府寄同年科第》称赞他们八人考中吏部科目选。诗曰:

    前年科第偏年少,

    未解知羞最爱狂。

    九陌争驰好鞍马,

    八人同著彩衣裳。

    自言行乐朝朝是,

    岂料浮生渐渐忙。

    赖得官闲且疏散,

    到君花下忆诸郎。

    白居易和元稹同时考中书叛拔萃科,又同时授秘书省校书郎的官职。二人天天写诗赠答,好得不能再好了。

第070章 元白二人做校书[2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